今日大暑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暑,热也。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 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”
大暑正值“三伏天”的中伏前后,是我国一年之中光照最多、气温最高,各大“火炉”城市炉火旺盛的时期。这个时候,气温将攀升至一年之中的鼎盛时期,空气中的湿度、水分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峰值。大暑有三候:初候,腐草为萤;二候,土润溽暑;三候,大雨时行。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,大暑时节,萤火虫卵化而出。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成的,故称“腐草为萤”。
而土地空气湿润,大雨常伴,便也是雨热同期最真实的写照。宋代诗人曾几赋诗,“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”对于古人而言,大暑的燥热无处所避,便要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消解酷暑带来的烦躁。王维有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的清雅;郑刚中有“独酌径就醉,梦凉天地宽”的狂放;元稹有“瓜果邀儒客,菰蒲长墨池”的随和。
这便是古人们对烈烈夏日自我安抚最好的体现,而这安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舒适,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升华。而在这个极尽炎热的天气里,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,不仅仅只有炎热,更多的是枝间荫僻的,那连绵不断的碧绿。
在四川宜宾的大山中,涓流夹着山风穿行在西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,香樟树已经度过了最旺盛的生长季节。进入夏伏雨季之后,香樟独有的樟脑香气开始在枝间散发,以至于即便是在水边,也难见到蚊虫的身影。趴伏在香樟树上的知了,在这个时候奏起了明快的乐章。山间的乐曲似乎更具有和谐性,蝉鸣、鸟唳、风响,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,伴随着缕缕清凉的山风。在这一刻,任何人都可以感悟到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里那一段话的深意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”。
把目光从山水延伸到人烟,在四川和贵州不同的酿酒厂里,是两种不尽相同的场景。这个时候四川的酿酒厂往往并没有那么忙碌,人员多以休憩为主,只能闻见极其浓郁的窖香和酒糟香蔓延周遭。
浓香的酿造注重窖泥的培育和培养,大暑的高温不适宜进行浓香酒的生产酿造,需要避开最热的时候,否则酿造出来的酒会偏酸。浓香型白酒所采用的酒曲为中温曲,将小麦为主的原料打碎后,搅拌配料成坯裹粉,再保持50℃到60℃之间的品温持续发酵。
这样发酵出来的酒曲,带有丰富的呈香物质,酿造出来的酒体更醇厚、风味更幽雅。制曲过后,酒厂再度沉寂了下来,好像是在山间静静地等待着暑气的消散,为下一次出工积蓄力量。而这个时候贵州的酱酒厂里,却是另一番风景。
此时仍是酱酒酿造的繁忙期,厂里的忙碌景象与浓香酒厂中的安静显得尤为不同。
酿酒师傅们按照制曲、下料、润粮、上甑、摊凉、下窖等传统工序稳步进行。遵循着“12987”酿造工艺的酱香型白酒,夏季是最重要的酿造时节。作为大曲发酵酿造,需要通过高温堆积,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。而在50℃以上的堆积发酵温度,会使得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,进而形成酱酒的特殊芳香物。
一个是静若处子,一个是动若脱兔。一静一动之间,就彰显了不同酿酒技艺之间的独特魅力。酿酒技艺是故老相传,一代一代传承下来,经过无数先人实践、提升、锤炼、总结而出的技巧方法。在时间的沉淀后,再往里加入新的元素,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。大暑是“天赐”的礼物,不仅成就了不同酒体之间的差异,更是将匠人的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。
此时极致的热,也是酿酒师傅们想酿好酒的这份赤诚之最好体现。而在这过程中,由酿酒智慧中所习得的“择天时、竞人事、行农桑”的工匠精神,亦不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流失。
关注好酒地理局
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
更多好文……
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
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原创作品,均受法律保护。
未经许可,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、篡改、删减等。